不少朋友喜歡逛博物館,每到一個陌生地方,必去博物館“打卡”。我沒有這樣的雅興,對農貿市場卻更有尋訪的好奇。在我看來,農貿市場也是博物館,是一個地方農產品、水產品的原生態(tài)展示,那里有濃郁的地域文化,有質樸的鄉(xiāng)土氣息,有真實的生活百態(tài)。
他鄉(xiāng)的菜場,令人目不暇接,感慨世界之大。家鄉(xiāng)的菜場,讓我思緒萬千,更知稼穡之艱。
一天,我注意到露天攤位上出現一排帶泥的青菜、大蒜、紅薯……一個個攤位拍過去,特寫、近景、中景。我突發(fā)奇想,或許可以做一個“泥土味”系列,發(fā)到微信朋友圈里,嘚瑟一下“家鄉(xiāng)美”。
攤販們一邊吆喝,一邊稱重。面對我的“突然闖入”,他們也許認定我是潛在的客戶,都很配合,不過,反應卻是迥然不同。
有的奇怪:“這些帶泥的土菜,有啥好拍的?”
有的調侃:“你,想給我曝光?”
有的淡定:“拍吧。又是拍抖音的吧?”
我一笑而過,不做解釋。擠擠挨挨、人聲嘈雜之中,他們也聽不到我的解釋。
我曾發(fā)現一個攤位上碼放著齊齊整整的芫荽、紅蘿卜,應該可以出片。攤主大姐笑著說:“拍都給你拍了,也幫我?guī)€一塊錢的蔥唄!”
我自己不怎么做飯,所以我只是逛菜場卻很少買菜??墒悄翘?,我破例帶回來一大把蔥。攤主大姐會說話,不說“買”,卻站在買方的角度說“帶”。
還有一次,我經過一個海產品攤位前,放眼望去,各種貝類陳列,很是壯觀。我知道它們大概是青蛤、文蛤、花蛤、白蛤之類,但是,具體哪一種對應什么名稱,分不清。我在攤位前流連,想拍照存圖,到網上查找。攤主一邊麻利地撇殼取肉,一邊瞄我一眼:
“嗨,不能拍!”
我走過去,訕訕一笑。不待發(fā)問,她又補上一句:“侵犯……肖像權、隱私權!”
我趕緊解釋:“啊?對不起,我沒有拍……”然后將手機相冊打開,遞給她看。攤主并不理會,一本正經地對我聲明:“青蛤、文蛤、花蛤,它們也有肖像權、隱私權!”
我一聽,開懷地笑起來。原來,嘈雜的菜場里,也不乏脫口秀人才。他們的樂觀,沾著泥土氣卻不沾油膩;他們的幽默,帶著海水味并不帶稿本。他們一次次吸引著我,走過、路過、拍過。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