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春夏交接之際,你在國家植物園南園常能遇見一種溫柔美麗的落葉灌木——滿樹的粉紅花枝猶如瀑布,勢不可當?shù)馗_墜地,肆意綻放的華麗姿態(tài)狠狠抓住每個過客的眼球和鏡頭,也把自己的名字刻進了路人的心。它便是近年來的網(wǎng)紅植物、忍冬科“獨生子”——猬實。
猬實天然分布于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四川等省地,常作為園藝觀花觀果灌木,出現(xiàn)在北方的公園和城市綠化區(qū)域,南方的朋友可能對這種網(wǎng)紅植物比較陌生,它生性怕濕,在雨量多、濕度大的南方環(huán)境,極易發(fā)生病蟲害,難以栽種良好。但只要親眼見過盛花的猬實,誰都會“路轉粉”,流連忘返,印象深刻。
和絕大多數(shù)溫帶闊葉植物一樣,猬實在步入漫長又寒冷的冬季之前,會掉落渾身綠葉,以減少水分流失和準備休眠過冬。隨著春光返場、氣溫回升,猬實迅速發(fā)芽、重新長葉、熱情開花,在群芳紛紛登臺爭奇斗艷的春末搶占一席之地。它的單朵花有半截手拇指般大,花冠似鐘,鐘口5裂,向外開展,白色打底,外面泛紅,內面顯現(xiàn)醒目的橘黃色網(wǎng)格狀斑紋,用來吸引傳粉昆蟲。它仿佛深諳“團結就是力量”的道理,讓十幾朵這樣的花按一定規(guī)律聚生于枝梢,將單朵花的小美指數(shù)級放大成群體之壯美,從而在競爭激烈的花園中搶走一批傳粉者。
猬實是多分枝直立灌木,高可達3米,契合人類的觀賞視角,滿綴花簇的枝條拱形下垂,綠葉藏于花間若隱若現(xiàn),遠觀好像逐浪嬉戲的高山泉流,挺適合人樹合影,襯得人美勝花。
第一次見到猬實,我除了贊嘆不已,也心生困惑:為什么這般秀麗的花會叫一個聽著刺痛的中文名?直至夏末,我見到了它的果實——果皮外側密密麻麻長滿了扎手但不傷手的黃色刺剛毛,仿若一只只迷你的受驚嚇而蜷縮成球的刺猬,我便明白了“猬實”一名的由來,隨后不禁佩服老前輩取名的功力。
猬實成熟的果實有點像臀,實際由兩顆小小的核果合生一體,核果頂端分別長著宿存的狹長的花萼筒,和花冠開裂一樣,筒口5深裂,好似伸長的獸爪,加之熟透時變成褐色,使得整個花(果)簇竟顯得有些猙獰,與嬌艷的花容截然相反。不過花瓣剛謝、露出花冠身后的花萼時,果實開始發(fā)育,萼裂片是呈妖嬈的紫紅色,配以下方鮮綠狹長的萼筒和圓鼓鼓、毛茸茸的小果,整個“假花簇”的顏值并不遜色于“真花期”,看起來倒像猬實再次開花,開出另一種別致的花。
另外,不只是果實外表密布毛刺,猬實的幼枝、葉(從幼到老)、花冠、花萼、花柱等表面都或多或少長有或長或短、或硬或軟的毛,萼筒外面尤為顯著??芍^整株植物就是刺猬化身。
猬實是忍冬科(Caprifoliaceae)里的孤家寡人,忍冬家族有800多個成員,歸類于30多屬。經(jīng)過漫長又殘酷的自然錘煉,其中的猬實屬演化至今僅剩一支獨苗,即猬實,而且僅存活于中國,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珍稀植物。1901年,Paul Graebner首先用學術方式描述了這種中國特有植物,并給予它科學名稱(拉丁學名)Kolkwitzia amabilis,屬名Kolkwitzia源自德國植物學家Richard Kolkwitz之名,種加詞amabilis意思為可愛的,應該是形容花的美貌。
雖然今天的猬實是眾人爭相打卡的園藝明星,但很遺憾,千年來中國古人似乎沒有發(fā)現(xiàn)這種本土特產植物。直至20世紀初,著名的植物獵人Ernest Henry Wilson在湖北西部叢林里發(fā)現(xiàn)了它,并引入歐洲,之后猬實被培育成北美庭園廣泛栽植的觀賞花木,深受青睞。
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(國家植物園南園)又將園藝種猬實引種回國,加以培植、推廣。在國內曾經(jīng)寂寂無聞的猬實早已在海外大放光彩,一直備受追捧。英語地區(qū)根據(jù)種加詞意思,直接稱其做“Beauty bush(美麗的灌木)”,表達愛意簡潔、直接。
有趣的是,猬實傳到日本后,被叫成“鐘馗空木”,大約因為它果實表面密生的刺剛毛好像鐘馗夸張的胡須。據(jù)說鐘馗相貌奇丑,唐朝武德年間考取進士,卻因相貌不招皇帝喜歡而落選,遂悲憤自殺,但后來又為皇家驅鬼,可謂以德報怨。由此可見,東方和西方文化對同一種植物的關注和欣賞點往往截然相反,哪一個俗名更貼切,則見仁見智了。
如果你查找《中國植物志》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部出版于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初的植物分類學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學術巨著在為Kolkwitzia amabilis取對應的中文名時,并沒有寫成“猬實”,而是記作“蝟實”。猬和蝟,同念wèi,均指刺猬,只不過蝟是猬的異體字,《新華字典》《辭?!贰冬F(xiàn)代漢語詞典》等當代漢字規(guī)范工具書均以“猬”為正體,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頒布的《通用規(guī)范漢字表》亦沒有收錄“蝟”,說明此字久被棄用。通過偏旁部首,我們可以判斷“猬”含哺乳動物、獸類之意,而蝟則與昆蟲相關。
古人并不認識植物猬實,古代也不存在植物俗名猬實,但古人知道刺猬,并以為它是蟲子,因為覺得刺猬體小,晝伏夜出,又以蟲子為食,猜測它是蟲子的近親,emmm奇怪的腦回路,于是就把刺wèi寫作“刺蝟”。
今天眾所周知,古人想錯了,刺wèi是屬于哺乳動物,故正確寫法應為“刺猬”,所以果實形似刺猬的植物也應寫成“猬”實。另請注意,千萬別寫成字貌相似的“猥”了,否則有些猥瑣了哦。
猬實是起源于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(qū)系的孑遺種,在闖過第四紀氣候動蕩之大劫后,只有分布于中國的個體幸存下來,成為秦嶺山地植物區(qū)系的古老殘遺成分種。因此它對華北植物區(qū)系的起源和演化,對忍冬科植物系統(tǒng)發(fā)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。
目前,猬實的野外個體數(shù)量稀少,種群規(guī)??s小,分布呈明顯的碎片化、斑塊狀,自然狀態(tài)下結籽率低、種子質量低劣,主要通過根蘗產生無性植株進行營養(yǎng)繁殖,種群天然更新困難。
1982年由國家環(huán)境保護局編撰的《中國瀕危保護植物名錄》便將猬實定為三級稀有保護植物,1987年猬實入選陜西省第一批地方重點保護植物名單,2010年又被國家林業(yè)局保護司列為珍稀瀕危植物。
雖然人工培育的猬實已如銀杏、水杉那般繁茂,但其實它在自然界生存艱難,這些珍稀植物在城市間茁壯生長、熱烈綻放的繁華景象,既是人類拯救瀕危物種的重要成就,也是園藝師營造的美好錯覺。
限定文創(chuàng) 春日紀念
看完流蘇與猬實的盛放,不妨帶一份春天回家!國家植物園推出“流蘇猬實大道”限定款漫畫風冰箱貼,粉嫩花道、打卡標志,一秒喚醒你在國家植物園的春日記憶~數(shù)量有限,售完即止,歡迎前往國家植物園南園殼斗區(qū)商品部和紫薇園咖啡屋一探究竟。
圖 | 李敬濤 邢全 中國植物圖像庫
審核:劉冰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(wǎng)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(wǎng)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(wǎng)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(wǎng)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(wǎng)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