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有多少人,在看到今天的物種名字的時候,會想象出一只五彩斑斕的小鳥呢?但今天的主角,其實是“杜鵑花”而不是“杜鵑鳥”,而且是一種在城市綠化帶中常見的灌木杜鵑花。
因缺肥水而斑禿
錦繡杜鵑(Rhododendron × pulchrum)又叫毛杜鵑,花色一般呈淡粉至玫紫色,呈漏斗形的花冠五深裂。表面上看來,錦繡杜鵑的花有五片“花瓣”,但它的花冠在下端還是相連的。錦繡杜鵑最上方的“花瓣”上,有大量深色的斑點,十分好認。
錦繡杜鵑的花。注意底部相連的“花瓣”和“花瓣”上的斑點。圖片:Lorenzarius / Wikimedia Commons
在某搜索引擎上搜索“錦繡杜鵑”的時候,會發(fā)現少量混入的羊蹄甲和美麗異木棉的花朵圖片,不過,我覺得這鍋應該丟給臉盲的發(fā)圖網友吧。
當下,在中國南方的路邊,常能看見開放的錦繡杜鵑,四到五月都是它們的花期。養(yǎng)護得好的情況下,錦繡杜鵑的花量很大,單株就能開出“花團錦簇”的效果。不過城市綠化帶的水肥不穩(wěn)定,而且路邊風吹日曬大沙塵的環(huán)境,對杜鵑也不友好。綠化帶里的錦繡杜鵑,一般除了頭兩年,往后到花期的時候,都是稀稀拉拉、東一塊西一片的粉色花,夾在綠色的葉叢里。
一簇“斑禿”的錦繡杜鵑花。圖片:KENPEI / Wikimedia Commons
混出來的高顏值
除了玫粉色、五片“花瓣”的錦繡杜鵑外,城市綠化帶中還經常能見到一些開白色花或重瓣花的杜鵑,這二者大概率是白花杜鵑(R. mucronatum)和西洋杜鵑(R. hybridum)。
白花杜鵑顧名思義,開的是白色花,它的花型和樹形都和錦繡杜鵑類似。中國南方各省都有白花杜鵑的自然分布,因為易種且顏色素雅的緣故,中國很多地區(qū)都有引種栽培。不過有些學者認為,白花杜鵑不是自然種而是栽培種,是產自日本的 R. mucronatum var. ripense的白化品種,原種應該是粉色的,顏色和錦繡杜鵑很像。
白花杜鵑。圖片:David J. Stang / Wikimedia Commons
而西洋杜鵑,學名的種加詞 hybridum 含義為雜交,說明這是一個經過雜交得到的園藝栽培種。常見的西洋杜鵑品種大多是重瓣,比如“小桃紅”、“桃雪”等。大部分情況下,西洋杜鵑的花都是各種深淺的粉色,符合人們對“杜鵑花”的一般印象。
錦繡杜鵑雖然看起來是十分常規(guī)的杜鵑花樣貌,但其實它是一個雜交種。一般認為它是白花杜鵑作為母本,皋[gāo]月杜鵑(R. indicum)作為父本雜交的結果。也有人認為,錦繡杜鵑的父本是臺灣杜鵑(R. formosanum)。過去人們認為錦繡杜鵑是自然雜交產生的結果,但因為一直沒有找到自然分布的錦繡杜鵑種群,所以現在傾向于認為,它是園藝雜交產生的。
皋月杜鵑。圖片:Kor!An (Андрей Корзун) / Wikimedia Commons
不是矮,只是高得不明顯
如果放任錦繡杜鵑自然生長,它會長到1.5~2.5米的高度,但城市環(huán)境栽培的杜鵑花因為養(yǎng)護需求,經常會被修剪,綠化帶中的它們一般只有及膝高。經常被作為盆栽的西洋杜鵑,就被修剪得更矮了。
杜鵑屬是個大屬,屬內物種有近千個,光中國就有560個左右,形態(tài)也十分豐富,從矮小墊狀到高大喬木不一而足。
雅魯藏布江峽谷生長的乳突紫背杜鵑(R. forrestii),比人工種植的錦繡杜鵑還要低矮。圖片:Dong Lei / NPL / Minden Pictures
喜馬拉雅-橫斷山區(qū)作為杜鵑屬起源分化中心之一,擁有著中國最豐富的杜鵑花種類資源。若是去藏南、云貴地區(qū)旅游時,到山林里看一下,剛好趕上花期的話,常常能發(fā)現一些在深山中盛放的高山杜鵑植株。
這些杜鵑花的形態(tài),完全超出了平時的認知,不再是花壇、花盆中小小一株柔柔弱弱的樣子,而是五米甚至八米的巨大灌木,甚至還有三十米高的樹形杜鵑。一簇簇或紅或白的漏斗形碩大花朵,聚在杜鵑“樹”枝條頂端,或仙氣縹緲、或威風凜凜,和城市里那些親戚,根本不像是同類。
麗江老君山的野生杜鵑長得高大壯觀。圖片:Dong Lei / NPL / Minden Pictures
秀色可餐?還是當場去世?
杜鵑的果實普通人不常見到,一般是木質的蒴果,無法食用。果子不能吃,本著大吃貨國的精神,有人嘗試吃杜鵑碩大的花朵。有些杜鵑的花朵確實是可以吃的,最常見的就是映山紅(R. simsii),經常被熊孩子直接采來吃,花朵微酸。而云貴、寧夏地區(qū),有些地方的人會將大白杜鵑(R. decorum)的花朵采下來,浸泡后當蔬菜炒食;中國北方有些省份則把迎紅杜鵑(R. mucronulatum)做成菜肴。
大白杜鵑。圖片:Eric Hunt / Wikimedia Commons
不過杜鵑屬的植物基本都含有毒素,直接取食某些杜鵑的花,可能面臨當場去世的風險。就算是處理過的杜鵑花,如果吃得太多,也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甚至昏迷的癥狀。最有名的“毒”杜鵑花,是一種開黃色花的杜鵑花,名字很怪,叫羊躑[zhí]躅[zhú] (R. molle)。“躑躅”意思是來回地走,羊吃了羊躑躅,神經系統(tǒng)中毒,行走困難,因此民間給它起了這個名字。羊躑躅榨汁,還可以作為殺蟲劑使用。
如果將討論的范圍擴大一些,在杜鵑花科整個科里,倒是有不少的種類是可以放心食用的。經常用在糕點上的藍莓(青液果組Cyanococcus)、蔓越莓(紅莓苔子亞屬Oxycoccus),就是杜鵑花科的成員,不過它們屬于越橘屬(Vaccinium spp.)。這個屬除了能提供美味漿果的物種之外,還有一種吃法十分奇特的植物:南燭(V. bracteatum)。
南燭的漿果。圖片:劉冰 / 中國植物圖像庫
南燭又叫烏飯樹,成熟的果實也是酸酸甜甜的可食用漿果,不過它更出名的是葉子的妙用:將葉子采摘洗凈后,浸泡在水中揉碎、濾凈,浸出液用來泡米,之后將米煮熟,會得到一碗烏黑的米飯,名為“烏飯”,古稱“青精飯”。這種烹調方式的歷史悠久,杜甫《贈李白》中,就有“豈無青精飯”的詩句?,F在江南一些地區(qū),還有寒食節(jié)吃烏飯的習俗。
越橘屬不僅有許多“能吃、好吃”的物種,還有不比杜鵑屬遜色的顏值。事實上,整個杜鵑花科,花朵的模樣都不差,至少算得上“顏值中上”。藍莓、南燭雖然一般被拿來食用,花朵也有著宛如鈴蘭(Convallaria majalis)的清新外貌。吊鐘花屬(Enkianthus spp.)、巖須屬(Cassiope spp.)的成員更是清新可人的小仙女
巖須(C. lycopodioides)的小花形狀十分可愛。圖片:Igor Shpilenok / NPL / Minden Pictures
和野外的遠親與近親比,錦繡杜鵑的樣貌處在下風。但我感覺,這是因為它們在綠化帶里局促地生長,被人們強行修剪成“小短腿”,看起來才顯得畏畏縮縮的。栽一棵錦繡杜鵑在家里,給足空間養(yǎng)分,讓它恣意生長,才能欣賞到杜鵑花完整的壯麗風貌(日歷娘提示:首先,你家得有……)。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